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作《红色文化研究的进程与展望》的主题发言,指出红色文化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亟须加强,研究深度和广度亟须拓展,学理性建构亟须加强,同时要加强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间的交流合作。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主任何云庵教授以《基于口述历史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研究——以抗震救灾精神研究为例》为题,提出运用口述历史的方法研究革命精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口述历史最大的优势是鲜活生动地呈现历史,最大限度地重现历史,同时还具有史学研究方法的探索意义。
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东教授作《加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研究》的主题发言,强调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研究政治文化,对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需要注意的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教授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特质》为题,指出精神谱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奉献牺牲的崇高风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等特质。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徐光煦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红岩精神研究》为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红岩精神研究,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用伟大红岩精神激励新时代新征程。
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显良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齐卫平作《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视野》的主题发言,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因构造、生成逻辑、叙事话语、家国情怀、美学意蕴和文化底蕴,强调精神谱系研究要加强整体性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注重研究方法创新。
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以《深化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创建时期相关革命精神关系研究的思考》为题,提出在党的创建史中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相关革命精神的关系,在近代历史中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辛亥革命精神、五四精神的关系,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跃教授作《革命文物精神解读的几个问题》的主题发言,指出革命精神解读是革命文物 “活起来” 的主要形式,围绕革命文物精神解读如何“活起来”,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以《从情感维度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为题,强调情感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关系,解读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的情感内涵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的情感基础。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健教授作《“活”起来:党的红色资源的意象创构研究》的主题发言,围绕党的红色资源的意象创构研究缘起、理论内涵和创构逻辑,解读了“活起来”的多重蕴含和在实践中的广泛探索。